道次间冷却检测摘要:检测项目1.温度梯度分布:测量轧制道次间隔0.5-3秒内表面与芯部温差(1℃精度)2.冷却速率分析:记录800℃至500℃区间的平均降温速度(范围10-150℃/s)3.相变起始温度:测定Ar3点温度偏差(允许波动15℃)4.表面氧化层厚度:采用非接触式测量(分辨率0.1μm)5.残余应力分布:表层50μm深度内应力值(20MPa精度)检测范围1.碳素结构钢轧制板材(Q235B/Q345R系列)2.不锈钢冷轧带材(304/316L/430系)3.铝合金热轧卷材(5xxx/6xxx系)4.钛合金锻造棒材(T
参考周期:常规试验7-15工作日,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。
1.温度梯度分布:测量轧制道次间隔0.5-3秒内表面与芯部温差(1℃精度)
2.冷却速率分析:记录800℃至500℃区间的平均降温速度(范围10-150℃/s)
3.相变起始温度:测定Ar3点温度偏差(允许波动15℃)
4.表面氧化层厚度:采用非接触式测量(分辨率0.1μm)
5.残余应力分布:表层50μm深度内应力值(20MPa精度)
1.碳素结构钢轧制板材(Q235B/Q345R系列)
2.不锈钢冷轧带材(304/316L/430系)
3.铝合金热轧卷材(5xxx/6xxx系)
4.钛合金锻造棒材(TC4/TC11系)
5.铜合金连续挤压型材(C1100/T2系)
1.ASTME1461-22闪光法测定热扩散率
2.ISO6507-1:2023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
3.GB/T4338-2022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
4.ISO4955:2018耐热钢抗氧化性测定
5.GB/T10561-2020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
1.FLIRT865红外热像仪:-40~1500℃测温范围,12801024像素分辨率
2.Testo835-T1接触式测温仪:响应时间150ms,量程-50~1600℃
3.NetzschLFA467激光导热仪:热扩散率测试精度3%
4.ZwickRoellHTM5020高温拉伸机:最大载荷200kN,温度范围RT~1200℃
5.OlympusGX53金相显微镜:5000倍光学放大,自动图像分析系统
6.BrukerD8ADVANCEXRD衍射仪:Cu靶Kα辐射源(λ=1.5406)
7.ShimadzuEPMA-8050G电子探针:元素分析精度0.01wt%
8.InstronCEAST9350落锤冲击仪:冲击能量范围0.5~75J
9.KeyenceVHX-7000三维表面轮廓仪:垂直分辨率10nm
10.MalvernPanalyticalEmpyreanXRD系统:二维探测器扫描速度10/min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中析道次间冷却检测 - 由于篇幅有限,仅展示部分项目,如需咨询详细检测项目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
相关检测
联系我们
热门检测
荣誉资质